關於坐月子中心 月子餐 做月子中心 坐月子中心 坐月子中心費用 坐月子商家 月子餐費用
坐月子中心
 


HOME > 月子餐
 

月子餐

龍年生子潮掀產後護理商機,坐月子中心成了辦公大樓新租客,躋身辦公巿場新寵。全球資產統計,2011年新設立的坐月子中心幾乎都位於辦公大樓內。


2010年開始,連續2、3年的結婚熱潮,帶動了結婚、購屋及生育上下游產業的商機,除了前幾年迅速擴張的婚宴廣場外,今年在龍年生子潮的推波助瀾下,預估新生兒可望突破21萬,也讓坐月子中心一房難求,一間套房一天甚至高達5、6000元。


由於坐月子中心要求單層面積大、可變更水電、交通方便、門廳整潔,因此近兩年新成立的坐月子中心,大多選擇進駐辦公大樓,躍升成為辦公大樓的新興租客。


全球資產管理專案經理王維宏表示,過去傳統的坐月子中心大多設立在綜合醫院或婦產科診所內,不過隨著少子化及國人對坐月子中心接受度日益提高,產婦入住高級坐月子中心的風氣比以往更盛,訴求飯店式管理的產後護理之家也應運而生,如知名的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等,這種介於飯店與傳統坐月子中心之間的高級產後護理之家,正迅速在大台北地區拓點,且陸陸續續已進駐至辦公大樓內。


一般坐月子中心需要的單層面積至少在150至300坪左右,住宅大樓或是透天厝並不符合需求,因而新成立的高級坐月子中心,多鎖定單層面積較大的辦公大樓。


像是群英產後護理之家設置於健康路的震旦21世紀大樓,彌月房產後護理之家在捷運市府站的揚昇忠孝大樓及八德路三段的敦北長城大樓分別有據點,育璽產後護理之家在靠近東區的安敦國際大樓,李木生婦產科附設產後護理之家位於長安東路二段的長鴻大樓,其中2011年新設立的坐月子中心幾乎都在辦公大樓內,且截至目前為止,仍有產後護理之家積極承租辦公大樓籌畫進駐事宜。


業者指出,依照台北市土地使用管制自治條例規定,產後護理機構屬於社會福利設施,依法可設置於第三種住宅區以上強度或商業區之土地。以台北市而言,只要變更使用執照用途後,多數的設置地點都可符合法令規定,但產後護理之家在找點時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在於大樓的門禁管理或機電設備的要求,畢竟坐月子中心的使用規畫與原本辦公大樓有所不同。

 

坐月子一天得吃好幾餐,產後愈吃愈胖。 而且不是麻油就是酒,連吃一個月,叫人望而生厭,別擔心,《康健》集合中醫師、營養師的建議,教你現代版輕鬆坐月子的餐飲。
長一輩都告誡,女人坐月子非同小可,不可等閒視之,如果這時不好好調養、保健身體,日後病痛必定隨之而來!
但想到一整個月都得關在室內,還有一大堆飲食禁忌,包括「不能喝水,只可以飲酒」、「天天吃麻油雞、鱸魚湯、花生豬腳」……,想必讓不少現代媽媽神經緊張。


「坐月子」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隨著生活條件改變,就連中醫師都認為有些禁忌隱含不合理的成分。例如傳統坐月子幾乎就是麻油雞吃到底,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同時具備營養學背景的羅明宇便說,老母雞、蹄膀等食物脂肪含量高,產婦在生產完後的胃腸道功能還未恢復,並不適合馬上進食太過油膩的食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師卓雨青也表示,過去,坐月子習俗為配合北方氣候,因而飲食會較滋補,但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加上南方氣候較濕、熱,並不適宜大補,應根據不同體質適度調整。


事實上,坐月子食補並不複雜。卓雨青自己在家坐月子時,也沒有全部都用麻油、米酒烹煮,還是跟著家人一起吃平常的餐飲,「月子餐並不需要準備特別的餐點,」很多飲食原則是可以放寬或替換的。


坐月子首忌生冷,但仍應注重增加纖維質
產婦由於分娩消耗大量體力,分娩後體內激素水準下降,胎兒和胎盤的娩出,都使得產婦代謝降低,體質大多從內熱到虛寒。因此,中醫主張產後宜溫,過於生冷的食物包括蔬果,不宜多吃,以利氣血恢復。若產後進食生冷或寒涼食物,會不利氣血的充實,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礙,並且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和瘀血的消散。


但從營養師角度來看,月子餐中最常缺乏的營養素就是纖維質,加上產婦活動量較少,腸蠕動就會比較緩慢,纖維質太少反而容易便秘。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若擔心月子餐口味太鹹,更應多吃蔬菜,讓其中的鉀離子幫助平衡鈉離子。


不只蔬果,全榖雜糧如紫米、紅豆等也能提供纖維質與礦物質,不妨將主食的白飯替換成雜糧飯或地瓜飯等。
卓雨青也建議,可選擇平性、熱性的水果如蘋果、芭樂等,並放在中午時間吃。白菜、芹菜、蘿蔔、蓮藕、瓜果類等屬寒涼性的蔬菜,體質較虛的新手媽媽最好少吃;不過大多數的蔬菜只要經過燒煮,性味不一定是寒性。


少量多餐,補充優質蛋白質
最令營養師擔憂的就是新手媽媽在坐月子時想要「一人吃兩人補」,為了餵母奶,不斷補充高油脂、高蛋白質、湯湯水水的食物,結果反而產後肥胖。


「很多媽媽擔心自己乳汁不夠,因而拚命補,但乳汁分泌最重要是休息、壓力不要太大,再來才是湯湯水水的補充,」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分享自己的小撇步,可以將月子餐提供的湯品、茶飲留到餵完奶之後再喝,或是自己補充300cc的牛奶、豆漿等,有助乳汁的製造。


其實就連中醫都不認同產後大補。卓雨青提到,在產後傷口癒合階段,滋補過度恐加重傷口發炎(不管剖腹產或自然產的傷口),而且此時初乳還在分泌,還可能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使乳汁過於黏稠不易排出,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硬塊甚至乳腺炎,或是導致嬰兒腹瀉。不過為了要餵奶,蛋白質、脂肪的確不可少,並且蛋白質應比脂肪多很多。


「補」的關鍵不在「多吃」,而是「均衡」。根據衛生署建議,若新手媽媽有哺乳,熱量須比平日增加500卡;換句話說,平均每種食物包括主食、青菜、肉、奶、水果都要增加分量。


並且優質蛋白質一定要攝取得夠,例如魚、雞、蛋、豆腐、牛奶、瘦肉等都是不錯的來源,最好用燉、煮、清蒸等方式烹調,才不至於太過油膩。蛋白質不僅有助泌乳,也能幫助產後傷口癒合。


另外還要少量多餐,減油、減糖,以免「補過頭」。腰花、豬肝等內臟類,通常烹調會較油膩,熱量也偏高,最好能控制在一天一次就好,也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麻油雞可以替換成比較清淡的雞湯、鮮魚湯,將浮油瀝掉、皮不要吃;甜品不一定要吃完,可以減半,如果自己煮,可以改用寡糖或黑糖取代,黑糖還能攝取到鈣質。


如果是沒有哺乳的媽媽,熱量控管就更要注意。林孟瑜提醒可從油脂開始減少,主食的分量也不用刻意增加。

資料來源:房 地 產 不 動 產 新 聞 蒐 集